感官之境──以受限的身體探索內在與共鳴\身心表演工作坊\2025異身體劇場實驗計畫
課程介紹: 當我們閉上雙眼,世界是否就此消失?當身體受限,表達是否就此停止?此次工作坊將帶領參與者透過非視覺感知與身體覺察,探索內在世界與彼此之間的共鳴。我們將從簡單的感官練習開始,如聆聽聲音的質地、感受觸覺的細微變化,並透過限制某些身體機能的方式,重新認識自身的動作與存在。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是「觀看」,而是透過全身去「感受」。參與者將經歷身體與感官的對話,學習在無視覺的狀態下如何表達、溝通與創造,最後發展出一個屬於自身經驗的小創作。這可以是一段身體動作、一段聲音敘事,或是一種全新的表達方式。讓我們找到回歸身體直覺的機會,在受限之中,發掘身體與感官的無限可能。 課堂紀錄:蕭澤洋 家峰和怡璉老師的練習,對我而言是一種初步的「察覺」。 察覺「環境」,劇場的布幕、牆壁、黑膠。 察覺「自己」,呼吸、肢體、脈動。 察覺「他人」,相異處,相似處。 察覺「關係」,熟悉、陌生;似曾相識。 察覺「互動」,有機的人,「無機的環境」,還是說,其實可以反過來? 是人在感受環境,還是環境在感受人呢? 工作坊帶領者:#何怡璉 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系副教授 空表演實驗場藝術總監 畢業於紐約大學Performance Studies和劍橋大學碩士,Exeter大學全額英國獎學金展演創作博士,以《空無三部曲》回應白南準、約翰凱奇、瑪莉亞阿布莫維奇。與空表演團隊推廣文化平權奇花藝草系列。擔任導演《我是ㄧ個正常人》首部曲和二部曲,《四隻手的風,是你不是你,親愛的你在哪》。與法國輪椅舞蹈家Maylis Arrabit開發Rubato Movement 共融實驗室,開發異身體劇場。 工作坊帶領者:#許家峰 身為一名中途全盲視障者,透過聲音與空間的互動及其敏銳的感官知覺感受,為其創作與評論書寫的主要方向。現任空表演實驗場 駐團團長、滯留島舞蹈劇場 舞蹈口述影像指導講師、高雄市立美術館非視覺導覽志工培力講師,藉由不同藝術共創經驗與文化平權推廣等合作,期望障礙者在參與藝文活動與創作時,開啟更多元的視角與討論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