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閱讀到現身:障礙表演與文化平權的實踐\異識障礙讀書會\2025異身體劇場實驗計畫

節選章節:《障礙政治》,第5章:文化與媒體中的障礙再現(Disability and Cultural Representation),第7章:公共空間與社會參與的障礙(Barriers to Participation) 課堂摘要: 本次講座深入探討障礙者的身分建構與制度對其生活的影響。講者從醫療體制的鑑定劃分談起,指出健全者與障礙者的身分常由國家制度與評估機制決定,並影響資源取得與生活條件。 講座也延伸討論文化再現與語言如何再製偏見,例如影劇中對障礙者的貶抑用語。講者強調,障礙者並非單一群體,而是經歷各種處境與分類,例如先天與後天障礙,皆牽涉到不同制度回應與社會認知。 現場也討論到線上與實體參與對感官與回饋的差異,以及輪椅使用者個人助理資源分配等實務問題。整場講座從制度、文化到身體經驗,全面揭示障礙政治的多重面向。 最後有參與者問及障礙者的人性中的「惡」。當「不被看見的障礙者」才是社會大部份,障礙者內在複雜的能量如何被釋放和轉化,引起在場更深度的討論。 課堂記錄:姜聿芳 * 意識形態與障礙個體等議題,作者如何將意識形態做一個詮釋 * 健全者與障礙者的面臨議題 * 障礙者醫療鑑定的劃分與延伸做區分、做區別 * 醫療補助政策等某種程度做一個重要劃分 * 建構障礙身分的講解,整個結構的編制影響某種程度 * 醫療體制的評估收編在某種議題歸類 * 管理階層人的劃分,當障礙身分出現的時候,例如:先天條件、後天因素障礙者等身分別被獨立分別確認 * 體制內去延伸不同種利益健全者障礙者認知 * 決定一個障礙的身分確立關係到發展、的牽扯以及其他的關聯國家與個人障礙者是如何綁在一起? * 倡議團體爭取自己的自身權益互相拉扯制衡各自身份、釋出他們其他人的認同。 * 輪椅使用者的個人助理時間的分配問題、議題 * 有人提問實體、線上對於障礙者有何種感受?與身體感的差異、空間等多寡等。講者回應,感受不到現場即時回饋時會直接在語音線上的方式去做回應。 * 阿茲海默村,當我們都是相同狀態時,我們不覺得彼此的差異。 * 阿茲海默村是否可以獨立?阿茲海默之問題評估與大眾不同。名稱的一個劃分相同狀態的人在一起會有共通性是理解彼此的困難以及需要理解彼此的難處。 * 當講者還沒拿到手冊時,但已經有障礙相關的不便以及經歷,這時候沒有資源該如何生存? * 當然要先拿到手冊才能拿到生存的資源,等議題探討。 * 文化平權推動到創作對於障礙者議題提問探討 * 台灣連續劇對於障礙者做出以貶義詞做詮釋,造成障礙社會等問題 * 2000年以前福利醫療到之後的文化平權、基本福利政策 * 文學跟身分利益關係,文學者發現障礙者發聲、倡議提議等都是有相同經歷集結而成 * 相同處境到利益窘境以及最後的政策還有爭取為大家發聲障礙者制度 * 制度下有時障礙者跟政策沒有直接關係,而是間接關係 * 如何做改善改變如何做出這個社會的進步 * 爭取無障礙空間生存利益 * 障礙者性權的討論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about

國內外交流之學員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