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創的倫理與技術:在不對稱中建立協作的身體\異識障礙讀書會\2025異身體劇場實驗計畫
節選章節:《不用眼睛,才會看見的世界》,第3章〈語言與沉默之間〉,第5章〈一起走的人〉
課堂摘要:
本次活動聚焦於障礙者如何認知藝術與世界,強調「自立生活」並非與他人隔離,而是透過與他人交流相互依賴中實現。藝術鑑賞不應侷限於視覺經驗,對視障者而言,作品語言與觸覺成為理解藝術與世界的重要媒介。
活動中,透過問答與描述引導,參與者共同探索如何以非視覺的方式觸碰與思考藝術,並由陪同者陪伴視障者看展,深化感官連結。不同感官經驗下的藝術認識,揭示障礙者與非障礙者之間感知的差異與價值衝突,也引發平權議題的討論。唯有創造平等對話的機會,障礙者才能被真正看見,藝術才能成為共融的平台。
課堂記錄:江聿芳
* 依賴生活、自立生活、自立自強這件事情無法與別人隔離,還是得要與身邊周遭的人交流
* 自立不等於隔絕人與人之間相互依賴的
* 我們認知最早如何鑑賞藝術等方式去認識藝術品?例如:說木雕等
* 作品的語言慢慢成為視障者認知藝術與認知世界最快的方式
* 障礙者與一般明眼人感受的作品的方式不同,不是一樣的感受也不是一樣的感覺
* 透過問答的方式來理解對方的事物內容。例如:作品描述部分來認識藝術品
* 交流產生雙向的互惠,觸覺、觸摸對應眼前的畫面思考。看不見的方式去做觸摸。思考看得見的方式去做觸摸思考感官的建立
* 透過行動理解有陪同組織陪視障者看展
* 不同類別共同的身份、相互依賴、服從等感官的缺損,到認知認識
* 看見與看不見的舞蹈呈現接觸,不只是只有視覺還有其他感官對於障礙者的想像
* 障礙平權想像提倡提議在於言論,尤其是討論不多,我們無法預料到很多事情障礙者很難跟一般人一樣
* 如果有對等的機會,也會有人支持才會有冒出頭,有被看見的可能以及機會價值觀衝突等
* 在大家這裡互相討論藝術層面的問題,不同障礙者看藝術,需要幫助、協助不同障礙者如何被看見等觀點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