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宗易\焦點訪談\2025異身體劇場實驗計畫
訪談選段:
尚在整理中,持續更新
2. 你覺得自己是障礙表演藝術家嗎?
2-1. 如果不是,你會怎麼描述自己的身份或創作角色?
A:障礙、表演、藝術家是三件事, 首先我是障礙者,再來是藝術家,然後才進行表演
2-2. 你如何看待「障礙」這個標籤對你創作與被觀看的影響?
A:這個標籤其實很有趣,當你是nobody的時候無時無刻跟著你,而當你是somebody的時候,其他人會刻意幫你拿掉,很有趣。
4-1. 在那樣的空間中,你感受到和一般工作坊有什麼不同?
A:因為是共融工作坊,整體氛圍會比較舒服,沒有排斥感
身為障礙者,對於六識的感覺差異通常會比常人更大,也因為這樣,自我意識會在其他方面補足,這些工作坊能夠讓我了解差異,進而從其他方面擷取,這是持續的過程
4-2. 你覺得在哪一種工作坊中,你的存在比較被看見?或者比較能自在地創作?
A:大概是展現身體的工作坊吧,畢竟特殊性就在這裡
6.你為何會願意持續表演?
A:持續嗎?倒不如形容成為了
維持一個舒壓的管道,(人跟人之間的互動)一種施展自我的方法,保留持續對民眾倡議的破口
8-1. 你最喜歡的排練時刻是什麼?為什麼?
A:我比較喜歡前期的發展:可以幫助我把創作想法實現、整合。後面的成果也喜歡。
9-2. 若有人說「我不敢上台」,你會給什麼建議?
A:為什麼不可以上台
10-1. 你有沒有曾經試圖「證明自己不是那樣」(不是口詞不清/動作緩慢)?結果如何?
A:表演初期有
11.「都吃不飽了,還來做什麼藝術?」你聽到這個感覺如何?當你又是障礙藝術表演藝術家的身份?
A:我前面有有說我小時候是美工科,我一直都在刻服這件事。
11-1. 這樣的質疑是否曾來自你身邊親近的人?那是什麼情境?
A:一定會遇到,我覺得是大環境問題而且藝術家要改變大家的想法。
追加:一般障礙者的刻板印象,有沒有在表演後被打破或是觀眾還是用「慈善」眼光看待?
A:障礙者表演是倡議,不管觀眾如何,要說還是要說
15. 又需建構何種支持系統,方能有效促進障礙表演之持續性與傳播力?
A:很難單一方向去突破
15-1. 如果你可以設計一個「障礙創作者駐地計畫」,你會想像它具備哪些條件? (如果你去駐村,你希望是怎樣的計畫?)
A:無障礙場地、大眾運輸普及的地方、基本設備一定要有、有人力支持、有服務可以提供,因為我不是什麼事都可以自己做的障礙類別
15-2. 目前文化機構提供的支持夠嗎?你曾經遇過哪些好的或失敗的制度經驗?(需要申請/參與活動/參觀展覽)
A:場地租借的時候,通常一樓場地借被借走,只能借2樓。
展覽很多參與不了
如果有一個場地可以提供障礙藝術家展演,平面(一樓)
16. 如果方便,可以請問你的收入來源?
A:無生活津貼補助,做視覺設計時有公司給的還不錯,還我有儲款,妹妹也會給我一點支持。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