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怡然\焦點訪談\2025異身體劇場實驗計畫
訪談選段:
尚在整理中,持續更新
1-3. 表演對你來說是一種逃避、對抗,還是連結?或是其他什麼?
A:表演能讓我跳脫頭腦的思維,重新看待自己。在表演裡,我不用在乎我該怎麼做?是不是正確或標準的,只要專注在意念是否有傳達。表演是一種逃避,逃避障礙的身體,某種程度我會想像說因為角色的需要,所以我擔任障礙者。但又透過角色的詮釋,重新與自己產生共鳴與連結。
重新看到自己,表演前我不太能接受這樣的自己
表演裡是沒有自卑沒有對錯的
2. 你覺得自己是障礙表演藝術家嗎?
2-1. 如果不是,你會怎麼描述自己的身份或創作角色?
A:這分兩個層次,在台上我會將自己視為表演者;但對外並不會特別自稱為障礙表演藝術家,覺得自己還不夠格啦。但在表演時,唯有將自己跳脫出來成為表演者身分時,告訴自己是表演者,才能容易進入這角色的聲音、情緒中。表演裡可以脫離怡然這個身份
3 你有參加過一般針對非障礙者開設的藝術或表演工作坊嗎?
3-1. 在那些工作坊裡,你的參與感或身體經驗是什麼?有遇到哪些困難或意外的連結?
A:繪畫創作課,創作一本小書,因為有人陪同,5天,媽媽就陪同
日月潭的經驗(野地)…,大自然的環境,有點排斥…,希望被接納
4. 那你有參加過專門為障礙者設計的工作坊嗎?(例如:以身體、聲音、感官探索為主的創作課)
4-1. 在那樣的空間中,你感受到和一般工作坊有什麼不同?
A:自滯流島的大手大腳,一般
步調比較慢、自由舞動身體
4-2. 你覺得在哪一種工作坊中,你的存在比較被看見?或者比較能自在地創作?
A:…環境是否友善?…,如果老師可以接納這樣的身體,就可以了
5. 如果可以重新設計一場真正適合自己的創作工作坊,你希望它長什麼樣子?有哪些元素是對你特別重要的?---
A:老師可以給自己多一些自由發揮,不設限的方式會比較好
因為腦性麻痺的關係,需要多一些時間休息
6. 你為何會願意持續表演?
6-1. 有沒有哪一場演出或排練經驗讓你特別深刻,覺得「一定要繼續下去」?
A:這個問題很大,大家在一起的感覺,
從小身體關係,一直感覺跟大家格格不入,在二部曲中最後一幕大家狂歡,表演裡會感覺跟大家在一起。
6-2. 在疲憊或挫折的時候,你是怎麼重新找到表演的力量?
A:去年6-8月,剛上研究所,要從嘉義高雄來回,非常疲累,
一直提醒自己在身體工作坊中,一直感覺身體的解放,也是持續表演的動力。
8-1. 你最喜歡的排練時刻是什麼?為什麼?
A:都喜歡,特別是演出當下跟觀眾的連結互動
9-1. 你認為你身體的什麼特質或感知,在表演中變成一種獨特的語言?
A:身為高張力腦性麻痺,在台下普遍認為不好的,需要被治療或消除的,之前我也認為,甚至痛恨它,其實我還沒辦法完全接納我的障礙,總覺得是障礙剝奪我很多一般人能得到的機會。但接觸表演後,慢慢學習與張力共處,它來時就靜靜的看著它,觀察它的變化,知道它來與去,並放下對於身體的要求。
另外,我會想像從「不同角度」觀看表演的我(怡然),如從上往下看的視角,當我只是一個表演者,我該如何詮釋及掌握這個角色?我認為這些思考也是一種表演的特質。
11.「都吃不飽了,還來做什麼藝術?」你聽到這個感覺如何?當你又是障礙藝術表演藝術家的身份?
11-1. 這樣的質疑是否曾來自你身邊親近的人?那是什麼情境?
參加藝術工作坊,
A:我也在質疑要不要以這個為專業。
你會想持續表演嗎?
A:…身體的一種方式…,我讀到一種重新看待身體的方式,有一種存在的感覺…,我不太會用言語表達,肢體表演可以是一種媒介讓我表達。
12. 除了上台表演,你還希望能在劇場中做些什麼?像是編劇、導演、燈光、音樂?
12-1. 如果可以學習其中一種劇場職能,你最想學的是什麼?為什麼?
最想精進的是編劇,總覺得一齣戲的最主要的靈魂,除了表演者的詮釋外,劇本也是精隨。我想像中的劇本可以帶領觀眾進入故事中,然後產生對話,也許進而產生連結獲共鳴。
12-2. 你曾經嘗試過幕後的工作嗎?那次經驗如何影響你對表演的理解?
A:空表演,有點獨特,有編劇+導演的討論
這些創作過程,會對自己的表演會有什麼影響?
需要跟導論討論,建立價值觀,比較知道自己在演什麼,比較好掌握表演內容
你的表演可以跟社會大眾有什麼連結對話?你感覺會是什麼?
A:不同族群身份,把不同思考表達出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