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礙政治的核心視角:身體、社會與權力的再定義\異識障礙讀書會\2025異身體劇場實驗計畫
導讀書籍:《障礙政治》 課堂摘要 : 本場讀書會從日常生活出發,探討「障礙政治」的核心議題,指出障礙不僅來自個人身體,而是源於社會與環境設計的限制。以日本的「障礙管家」與台灣的「個人助理」制度為例,強調服務應以使用者需求為核心。透過影片《 Let's Raise the Roof 》,反思我們習以為常的環境對障礙者其實並不友善。無障礙空間與人際互動皆可能形成看不見的障礙,而手機等科技也成為重要工具。 在制度面上,是否持有身心障礙手冊影響資源取得,但醫療鑑定並不總能反映真實需求。在討論中也提到生活重建的多樣性,以及在公共建設與政策設計中應納入障礙者的聲音與參與。最後提醒,倡議應從「我」的經驗出發,強調尊重每位障礙者的獨特性。 課堂記錄 : 江聿芳 * 障礙政治介紹偏向教科書 * 福利政策與施行政策,日本東京是以障礙管家為稱呼的(服務為 24 小時),以台灣來說則是個人助理為稱呼。至於工作內容其實可以直接和障礙者討論如何協助 * 影片播放: Let's Raise the Roof - A Social Model of Disability (影片名稱)。內容是闡述如果一般人和障礙者的世界顛倒過來的話那麼會遭遇到什麼困難與考驗?一開始大家都認為可能沒什麼甚至理所當然,到最後有所轉變。 * 當轉換了身分感受到其實這個社會並不太友善且沒有一百分的無障礙。 * 無障礙環境是最為基本的環境範疇,而老舊建築則是空間大,或許對障礙者來說是友善的,可是因為老舊建築無法做非常大的改變(如樓梯改成電梯),因此會有很多限制,例如說老舊的公寓。 * 人際關係上有時也會產生不同的障礙,在相處上生活習慣、價值觀、觀念等不同,也會影響到各種面向。 * 手機對障礙者來說是便利的工具。 * 障礙政治這個詞可以從日常生活方式來做討論。 * 以什麼是障礙可能不方便這個概念延伸出來的大小問題。 * 拿到手冊等於有障礙者身分嗎?手冊為醫療體系鑑定而來的。 * 沒有手冊的人,但有需要相關協助(例如生活津貼的補助),則是需要透過醫療管道開證明以及鑑定的方式,這樣才能拿到需要的資源。 * 許多福利一定要有手冊才能申請。 * 鼓勵障礙者生活重建,並且透過機構服務與協助進而重返原本該有的生活。雖然可能沒有辦法完全恢復...